为什么明明吃得很好身体却还会缺乏营养

时间:2024-05-17 00:00:45来源:「母婴网」 作者:佚名

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惑:“明明吃得很好,消化也顺畅,为何还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呢?”

实际上,这背后与我们的脾脏功能息息相关。一、营养吸收与脾息息相关

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,如米面粮油、蛋奶鱼肉等,并非直接为人体所利用。它们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转化过程,才能转化为人体能够吸收利用的水谷之精,并进一步转化为气血,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。

现代医学认为,这一转化过程主要在消化系统中完成。而在中医理论中,这一过程则主要由脾脏来主导。脾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核心功能就是“主运化”。这里的“运化”指的是脾气能够推动和调节饮食水谷的转化过程,使其转化为水谷精微,并吸收、输送到全身各个脏腑,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。

如果脾脏功能失调,就会导致水谷之精的转化和输布受到影响,即使摄入的食物营养很丰富,身体也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。

二、脾功能失调有哪些表现

脾功能失调在中医视角下的表现多样化,围绕消化、体能、精神及外观等方面:

1、皮肤与毛发:

面色苍白或萎黄、油腻,皮肤干燥或湿疹,头发干枯脱落,反映脾虚气血失养,水湿外泛。

2、女性健康:

月经不调、量多或少、周期紊乱,白带异常增多,体现了脾虚对女性生理周期和生殖系统的影响。

3、消化系统:

食欲减退或偏好重口味,腹部胀满、便秘或腹泻,反酸嗳气,因脾主运化,其虚可致食物消化吸收障碍。

4、体重与形态:

体重增加却易疲乏,减肥后迅速反弹,肌肉松弛无弹性,眼袋出现或加重,因脾虚湿困,影响新陈代谢与肌肉健壮。

5、精神状态:

持续疲劳、精力不济、注意力难以集中,记忆力减退,睡眠质量下降,脾虚气血不足,难以滋养心神。

三、日常如何养脾现代人爱久坐、三餐不定时、熬夜加班、疲劳过度、思虑过度等都会对我们的脾造成伤害。

日常养脾,建议这样做:

1、饮食适宜

饮食适宜便是对脾胃很好调养。饮食有时;谨和五味;清淡为上;甘咸勿过;饮食宜洁;适温而食;食宜缓细;饥饱适中;餐后养生。有助于健脾的食物:粳米、山药、红枣、黄豆、莲子、山楂等。

2、纾解情绪

“思虑伤脾”,我们平时要注意给自己减压,避免压力过大,工作注重劳逸结合,凡事不强求。积极向上,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让人体阴阳平衡,气血畅通。

3、适当加强锻炼

中医认为,久坐伤肉,进而伤脾。因此,适当的运动可提高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,有助于促进脾脏功能。可以每日安排小段时间的以四肢肌肉锻炼为主的运动,养生操、慢跑、快走等。

4、注意腹部的保暖

脾喜欢温暖的环境,最怕受凉。而办公室人员,常吹空调的人,腹部容易受冷,容易导致脾虚,所以要注意保护容易受凉的部位,防止着凉而引发病痛。

5、中医名方调理

参苓白术散是中医用以调理脾胃虚弱的良方,其中人参、茯苓、白术可补脾肺之气,山药补脾固肠,陈皮、砂仁可理气温胃。

温馨提示:顺时而养,事半功倍。脾主长夏,加上湿热之邪偏重,因此长夏阶段最适合养脾。脾胃虚弱要注意少吃寒凉粘腻、辛辣刺激之食, 多吃一些健脾和胃的蔬菜水果,比如山药、陈皮等。

最新文章
儿童视频
推荐文章

网友跟帖

热门标签

商务合作qq:

Copyright 2019-2021 BAHV.NET 〖「母婴网」〗 版权所有
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